
沈陽有色金屬研究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6月,其前身可追溯至自1949年10月成立的國家東北工業部有色金屬管理局礦山處,是我國最早從事礦業技術開發研究的研究院所。1984年由遼寧省直屬轉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管理的中央級科學事業單位。1999年7月,轉制為科技型企業,并于2000年11月在遼寧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2007年8月進入中國有色集團,成為集團公司全資管理的科技型企業。沈陽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國內具有較大地域影響力,技術服務遍布20余個省市;實施“走出去”戰略實現新突破,與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技術合作,在中南部非洲、東南亞設有專業技術服務團隊;擁有成套的現金科研儀器設備,獲得了科研院所類自營進出口權,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自主開發的鉛基、鋅基合金、貴金屬催化劑、選礦藥劑等許多科研成果得到轉化與應用,有的已經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科技產業,在有色金屬選礦、冶煉、選礦藥劑、材料、分析測試等研究領域,先后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學技術獎50余項;擁有教授級高工、高級工程師為主體的科技人員,占職工總數72%;本部辦公室、實驗室、中試車間及附屬設施建筑面積7360平方米,擁有各類專業實驗室50余個,中試生產線7個,專業研究、分析測試設備110余臺(套);擁有國家第一座鎳鐵冶煉及綜合利用中試基地和35000平方米選礦藥劑產業化基地。
沈陽有色金屬研究院有限公司在中國有色集團“12345”發展戰略的引領下,努力鑄就有色金屬選礦、紅土型鎳礦冶煉、高效浮選藥劑、冶煉廢渣和尾礦綜合利用,分析測試、貴金屬產品等科研品牌,傾力打造中國有色集團資源開發技術服務基地,向具有特色鮮明、技術一流、裝備先進、研發能力強、成果轉化多、服務質量好的有色金屬研究院目標邁進。
為加強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科研工作站建設,進一步推動博士后工作健康發展,2020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對2017年以前設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進行了綜合評估。依據《關于2020年度博士后工作綜合評估結果的通報》(人社部函〔2020〕120號)、遼寧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2020年度博士后工作綜合評估結果的通報》(遼人社部函〔2020〕310號),我院博士后工作綜合評估結果為“良好”。
2008年6月,我院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培養博士后出站5名,現有在站博士后1名?,F在站博士后為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研究課題為《氧化銅礦伴生鈷強化浸出及高效回收關鍵技術研究》。
我院將以此次博士后工作評估為契機,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大研發投入,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構筑集聚優秀人才的科研創新高地。